• home
  • 手铃历史

手铃历史

手铃历史音乐源自英国的教堂钟楼音乐,已超过一百年的历史。原是为了方便编曲而制造的乐器,后来却因为它独特的演奏方式,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表演艺术。一套手铃由多个音高不同的手铃组合而成,犹如放大了的钢琴琴键。手铃的声音清脆动人,容易令人联想起圣诞节及感受到欢乐的气氛。

手铃音乐需要由一班人合作演奏,每位队员在其中均有相同的重要性。演奏手铃时,观众除了欣赏到美妙的音乐,更能从目睹队员之间完美的配合而感到叹为观止。台上虽然有多位演奏者,但其主体只得一个。这种体验合作精神而获得的满足感,并非为单一演奏者所能感受到的。 因此学习手铃不单着重训练个人音乐技巧,体验团队精神更是重要的一环。手铃队员要意 识到自己负责的手铃在乐句中所扮演的角色,美好的演奏,是整个团队用眼、脑、手、耳一同配合的成果。学习手铃就如学习其他乐器一样,除了能培养个人的修养,亦能从学习群体合作中锻练出忍耐、专心及愿意聆听的性格,特别对小童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。

香港手铃历史

香港的手铃发展,由一位美南浸信会宣教士─丘立安先生(M r. R alph Y oars)开始。丘立安先生受国际 福音使团委派到香港作音乐教学及宣传的工作,并于香港浸会学院任助理教授。七十年代初,邱老 师把香港第一套三个八度的 Schulm erich手铃引入学院供课余兴趣小组以及音乐教学之用,可以说, 手铃音乐在香港的历史,由浸会大学手铃队开始。香港浸会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是香港拥有手铃队 的大专院校,而白手党手铃队是首队独立组成的表演队伍。近年来香港推行优质教育,很多中小学 得到优质教育基金的资助成立手铃队。自香港手铃艺术协会成立以来,积极推动本土手铃发展,手 铃队的数目不断增加,来自学校、教会或不同机构的手铃、手钟或手铃板队伍相继成立。

二零零六年,协会举办了「香港手铃节 ─ 第一届校际手铃比赛及汇演」,藉着互相观摩交流,使本 港的手铃演奏水准得以不断提升。香港手铃节亦在往后每年的四至五月期间举办,成为了香港音乐 界每年其中一项盛事。手铃节当中的节目变得更多元素,让更多不同层面爱好手铃的人士可以参与 其中。